来源:科教科 上传时间:2023/2/11 浏览次数:997
2月11日(周六)上午8:00-12:00,在学术报告厅举办《2023年第1次黎晓新教授眼底病团队学术交流活动》,孙世龙院长致欢迎词,白文杰副院长总结会议,陈梦平主任主持,黎晓新教授参与7例疑难病例讨论,并作题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眼底病变的诊断与治疗》讲座,本次活动还邀请到的专家有: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宋宗明常务副院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金学民主任,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李漫丽主任,我院王瑞峰主任、高雪霞主任、高延庆主任、杜敏主任、张曙光主任等参加。
本次会议内容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眼部病变以及临床遇到的疑难病例进行分析讨论,解疑答惑临床中的问题。
黎晓新教授多年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研究,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亚太玻璃体视网膜学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会长,国际公认的“玻切女王”,主持着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取得一系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医疗大数据和眼科领域久负盛名。
第一例病例由我院杨琪翔医生分享:看得见的垂体病变,看不见的视野。通过回顾一例不明原因的双眼管状视野,各位专家提出从各项检查上来看,视网膜层未见异常,考虑是上行传导通路的压迫。下一步建议进一步完善颅压及视神经纤维层的检查,并需联合神经科进一步明确病因,定期复查视野,保守观察。
第二个病例由洛阳市中心医院的侯敏医生分享:汇报了2例新冠病毒感染发热后出现的AMN病例。具有AMN外丛状层、外核层强反射信号,外界膜、椭圆体带、交叉带信号中断的OCT特征性改变,也有中心凹神经上皮脱离和外丛状层裂隙状低反射囊腔的改变。宋教授建议慎重应用激素治疗,因激素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第三个病例,由我院李铮医师讲述的图胜千言——视网膜囊肿引发的思考。通过对一位十一岁患儿的病史回顾,展示了其眼底的视网膜囊肿病变结构改变,结合相关文献讲明其病理学改变,点评专家们对于Coats 病及继发于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囊肿的诊断意见一致,提示可再次行眼底血管造影及UBM 检查,进一步明确视网膜囊肿的边界,必要时考虑可行视网膜激光光凝处理,鉴于该患儿视力已经低下眼球略萎缩,建议患儿定期诊疗。
第四个病例,由我院翟宇佳医师讲述的寻因求果中一则葡萄膜炎的病例。通过对一位77岁老年人的病历诊疗过程及病史回顾,展示了患者试验性使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视力的变化及眼底的视网膜白色病灶的病变,结合患者治疗过程及眼底改变,谈论该患者的葡萄膜炎类型及进一步诊疗。
点评专家们对于该患者双眼葡萄膜炎的症状及特征,考虑感染性因素(真菌感染可能性大),提示入院时可试验性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行血培养及尿培养是否有真菌感染,老年女性排除真菌性尿路感染等,因患者眼前节反应轻,房水培养阳性率较低,如行诊断性玻璃体切除可提高阳性率。
第五个病例,由郑州大学在读博士生安广琪医师讲述的新冠肺炎相关眼底病变的多模式影像学病例。 通过对两位新冠感染相关的AMN患者的病史回顾和,展示了不同影像学检查手段对AMN病灶的显示的差异性和敏感性。与此同时,也对可能和新冠肺炎相关的如类VKH,鼻眶脑毛菌病等其他眼底病变病例。
点评专家对于眼底扫描激光眼底成像,近红外眼底照相,OCT成像原理进行探讨,总结近红外眼底照相对AMN病灶显示具有优势。点评专家还讨论了多种多样的眼底病变和新冠的关系,提示并非所有病变和新冠相关,可能和患者基础疾病相关,诊断需要审慎。
第六个病例,由我院杨凯转医师讲述的新冠肺炎相关视网膜疾病多模式影像学病例。通过对新冠感染相关的AMN和Purtscher 样视网膜病变的回顾分析,展示了两种病例多模式影像学的特征,也汇报了一例新冠相关的视神经炎。点评专家们对于新冠相关AMN合并CWS,Purtsche合并AMN的诊断意见一致,但是新冠相关视神经炎诊断需谨慎,不一定和新冠感染直接相关,需要进一步进行脑脊液检测排除良性颅内高压,根据患者激素应用的病史和目前视野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测ONH和GCC排除激素性青光眼。最后黎教授提出对于这类新冠相关眼底疾病患者早期要进行D-二聚体检测,为使用抗凝剂提供依据。
第七个病例,由我院王向华医师讲述的渗出性AMD or CSC?。通过对两例按照nAMD为诊断进行抗VEGF治疗的患者病史资料的回顾:第一例患者,通过讨论,点评专家意见一致,认为该患者眼底病灶为PCV的早期改变,建议复查黄斑OCTA及ICGA,及时发现新生血管信号,继续抗VEGF治疗,注意随访观察。第二例患者,点评专家对于慢性中浆的诊断达成一致意见,建议注意排查全身情况及有无长期用药史,尤其全身激素水平及免疫系统状况,另外,提醒关注患者情绪及睡眠等情况;慢性中浆的患者,可以考虑试行抗VEGF治疗。最后黎教授提出,这两例患者均归属脉络膜谱系疾病,治疗过程中注意关注脉络膜厚度的变化,抗VEGF治疗过程中关注眼底及影像学变化,及时发现RPE撕裂的情况出现。
最后,黎晓新教授分享了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视网膜疾病的病例,提出典型的眼底改变是黄斑外层结构紊乱、棉绒斑、出血点、Purtscher样改变、黄斑水肿、强反射点、静脉迂曲以及EZ带消失或不完整。这些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CE2受体存在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内丛状层及内核层。最后黎教授做出总结,新冠的特点是视网膜不同层面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丢失,血管内凝血,发病机制类似于DIC。治疗上可考虑抗病毒药Paxlovid及抗凝药Eliquis的应用。
我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依托高端学术交流活动,与黎晓新教授保持紧密联系,携手共进,深度开展学科共建,提高复杂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全面提升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科研创新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让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百姓,为全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急诊电话:
0371-68993333
门诊服务台:
0371-68993137
医保办:
0371-68993370
新农合:
0371-68993766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航海中路90号
E-MAIL:eytxyx@163.com
版权所有: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支持:河南维康软件有限公司
豫ICP备11022563号
友情链接:
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郑州皮肤网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